中国典籍域外刊本和抄本,域外文人编纂的中国典籍选本、注本和评本,以及历史上域外文人用汉文撰写的古籍,学界统称之为域外汉籍。因域外汉籍的分布区域基本集中在东亚、东南亚汉字文化圈内,只有少量来自西方传教士的汉文作品,故此我们无妨以东亚汉籍涵盖日本本、朝鲜本和越南本汉籍。域外汉籍对于中国学术的直接研究价值,在于提供国内不传的佚书佚文,补充古籍版本,而其更加深远的意义则应置于东亚学术文化交流的宏阔背景之下加以考察。中国典籍流传至域外,通常先以传抄、翻刻的形式扩大辐射面,延生出日本本、朝鲜本、越南本;其后又以注疏、谚解、翻案等形式融入异族文化;然后接受汉籍熏陶的域外文人仿作或创作出本土汉籍。汉籍流传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术文化交流的过程,对于提升汉字文化圈内相关国家的学术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目前学界对于域外汉籍有所关注,然而重点主要放在影印海外遗存中国印本和稀见汉籍文献,缺乏深入研究。北京大学有关注域外汉籍和国际汉学的传统,北大图书馆拥有自李盛铎、杨守敬集聚起的珍贵东亚汉籍收藏,其中馆藏日本古钞本、五山版及和刻本、朝鲜本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近年又有日本大仓文库汉籍的整体入藏,为开展东亚汉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文献基础。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成立之后,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创办国际汉学研究的研究基地和文献基地,并将东亚汉籍的整理研究列入重要课题。故此,我们成立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东亚汉籍研究工作坊”,启动编纂《东亚汉籍文献丛编》,丛编将重点放在海外再生产的汉籍文献,兼顾其文献价值与学术意义,精选部分图书影印出版,并附以深入研究的解题,以为传统汉学研究奠定文献基础。丛编拟分日本本、朝鲜本、越南本及其他三编,每编再分古写本、刻本(如日本编五山版)、古活字本诸系列,陆续出版。目前,工作坊已与斯道文库住吉朋彦教授主持的五山版研究会合作,共同开展五山版汉籍的影印出版与研究工作。为了推动东亚汉籍研究的深入开展,2014年3月15-16日,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北京大学中文系与北京大学出版社还联合主办了以日本古钞本及五山版汉籍为中心的东亚汉籍国际学术讨论会,中日二十余位学者应邀与会发表论文,会后出版有《日本古抄本与五山版汉籍研究论丛》。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东亚汉籍研究工作坊”希望今后继续为海内外研究者搭建切磋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东亚汉籍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