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發刊辭/袁行霈
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寫在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成立之際/許 琳
漢學論壇
選集的缺憾:以應璩詩為個案/康達維
《儒林外史》的抒情性:鄉愁與失落的家園/商 偉
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北京論壇2009 論文提要選載]/北京論壇秘書處
經典詮釋
“五經”的意義與重譯的空間——在“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上的致辭/袁行霈
五經通殊語 四海播漢聲——大型國際漢學合作項目“五經”翻譯啓動/陳小遠 整理
弘揚傳統與經典解釋——關於《新編新注十三經》的若干思考/王錦民
關於《新編新注十三經》之編纂及進展/程蘇東
文獻與詮釋研究論壇簡介/鄭吉雄
文獻天地
北京大學新獲“西漢竹書”概述/韓 巍 執筆
“北堂書”與漢學研究/趙大瑩
斯卡奇科夫所獲漢籍管窺/榮新江
輿圖與圖像
中國古地圖的調查與地圖學史領域的國際漢學交流/李孝聰
漢學人物
願他的靈魂升入佛國——悼念伊藤漱平教授/袁行霈
伊藤漱平教授的生平與學問/田仲一成
沉痛悼念伊藤漱平先生/馮其庸
紅樓明月在 灑淚向東瀛——沉痛悼念伊藤漱平先生/孫玉石 張菊玲
悼念伊藤漱平老師/大木康
求紅索綠費精神——日本漢學家伊藤漱平與中國小說《紅樓夢》/潘建國
伊藤漱平教授論著目錄
研究綜覽
早期歐美漢學家對楚辭的翻譯與研究/陳 亮
臺港及海外《國語》研究綜述/李 佳
歐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著十種提要/程章燦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A Translation Journal/Carine Defoort & Jin Xi
論著評介
戶崎哲彥教授桂林石刻研究著作兩種評介/陳尚君
評班茂森《唐代的族群認同》/陳懷宇
近藤一成教授與日本的中國史研究——《宋代中國科舉社會的研究》評介/王瑞來
對宋代醫學變化與整合的省思——評介郭志松著《中國醫學在宋代的演進(960-1200)》/陳 昊
基地紀事
The Peking University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David R. Knechtges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基地辦公室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大事記/基地辦公室
第2期
漢學論壇
世界史上中國文明的意義/杉山正明
Laurence Picken and the Tang musical modes/Glen Dudbridge
京都高山寺明惠上人高辨與宋代佛教說話/磯部彰
關於朝鮮後期抄本漢語會話書華峯文庫《中華正音》/朴在淵
經典詮釋
他者視域下的儒家經典:《孟子》英譯本比較研究/劉單平
《三國志》英文選譯本評析/何凌霞
文獻天地
扶桑留珎:日藏六朝隋唐漢籍舊鈔本佚存初考/童 嶺
九條本所見集注本李善《上文選注表》之原貌/陳 翀
宋刊本《周易集解》的再發現/高田時雄
日本室町時代鈔本《論語集解》的研究/高橋智
高麗林惟正《百家衣集》續探/金程宇
關於阮元的兩條資料——論阮元晚年的思想傾向/李 慶
紅樓其神 燕園其魂 兼收並蓄 洋粹爲鑒——試論北大圖書館有關中國西文珍本的收藏及研究/張紅揚
國家圖書館藏普意雅先生(Bouillard Georges)著作考/彭福英
漢學人物
紀念孟森先生
編者按/潘建國
孟心史(森)先生遺稿發現記/孫家紅
追尋祖父——孟森/孟慶瑞
陽湖孟心史著述遺稿捐贈目録/潘建國 孫家紅 整理
我所認識的杜德橋/趙 超
被人遺忘的日本人八戶弘光——19世紀60年代中日民間往來的一例/陳 捷
研究綜覽
內藤湖南研究綜述(日、中、美)/錢婉約
中國歷代人物傳記數據庫(CBDB)/方誠峰
網絡時代海外中國研究文獻的檢索/楊繼東
中國文化史文明史書目(西文、日文、韓文)/陳才智 張劍 柳昌嬌 編
論著評介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西文漢學珍本提要》序言/張廣達
洪業及其《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代譯後記/曾祥波
《劍橋中國文學史》簡介——以下卷1375-2008爲例/孫康宜
一部值得重視的海外中國學研究新作/張海惠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基地辦公室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大事記/基地辦公室
第3期
漢學論壇
中國詩學的特點與民族詩學的建立/袁行霈
江漢流域與東晉南北朝文化/曹道衡
唐人眼中的杜甫:以《唐詩類選》爲例/宇文所安 撰 卞東波 譯
漢籍的外傳與文明的對話/嚴紹璗
經典詮釋
論《易》傳對《易經》哲理的詮釋——辭例、易數、終始觀念/鄭吉雄
“四書”和“五經”在意大利的歷史和傳統/李集雅
試論《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之語言藝術風格/金文京
“《紅樓夢》、《源氏物語》在現代中國與日本:媒體、性別與文化認同”研討會述評/熊 璐
文獻天地
日本宮內廳藏古寫本《文選》卷二研究/傅 剛
中尊寺本金銀泥字《大唐西域記》的舊藏者——明治時期日本古籍流出的一例個案研究/高田時雄
唐代東亞文學史的文體意識接受初探——以《文選》與《經國集》“賦”類爲例/童 嶺
信史還是小説?——《王陽明靖亂録》及相關問題/李 慶
水戶《大日本史》編纂方針之確立與朱舜水/呂玉新
清代輸往日本漢籍的初步研究/周振鶴
“禮失而求諸野”——從自身研究經歷看和刻本漢籍的價值/王瑞來
西學漢籍在東亞的傳播研究/張西平
漢學人物
古斯塔夫•哈隆與劍橋漢學/朱玉麒
在論辯中進步——田浩教授“美國漢學與漢學家”課程紀要/丁義珏
他鄉多宛委,幸得有心人——高田時雄教授“海外漢籍調查與研究”課程小記/黃 政
美籍華裔學者蔡宗齊的中西詩學研究/徐志嘯
研究綜覽
早期法國漢學研究四題/程章燦
日本研究中國古代小説概觀/丸山浩明
略談近年來日本學者有關中國古代石刻的研究情况——《以唐代墓誌所在總和目録》爲例/趙 超
“詮釋、比較與建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程中山
論著評介
Introduction toa Pictorial Record of the Q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Architecture/Zhang Hongyang
《中國的世界性帝國:唐朝》評介/王 翔
評俄羅斯科學院首編《中國精神文化大典》/李明濱
2001—2010年國際漢學類著作中文出版概况/徐奉先
基地紀事
“老子:文獻與思想”國際學術討論會紀要
“國際漢學與漢籍流傳”學術研討會紀要
“古籍形制•圖像•文本”——中日書籍史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紀要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編輯委員會首次工作會議紀要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0.9—2011.3)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大事記(2010.9—2011.3)
第4期
漢學論壇
“抒情”的傳統——《抒情之現代性》導論/陳國球
漢魏六朝樂府詩的敘事抒情與速度/林宗正
Muse Travels Far Away: The First Anthology of ModernChinese Poetry Translated for the West/Bian Dongbo
顧愷之前後——列女伝図の系譜——/黑田彰
明清藝術史與文史研究叢談/白謙慎
釋 史/橋川時雄 撰 童 嶺 整理
經典詮釋
《老子》思想的基本構造/池田知久
宋代《詩經》學對詩篇結構的認識及其與《毛詩正義》的關係/種村和史
文獻天地
《影印南宋刊單疏本毛詩正義》出版前言/李 霖 喬秀岩
《中興禪林風月集》續考/朱 剛
李朝成任編印《太平廣記詳節》考論/王國良
《日下題襟集》的編撰與版本/朴現圭
關於齋藤木《支那文學史》講義録——東京專門學校文學科成立初期的中國文學史講義/陳廣宏
澳門大學圖書館古籍藏書特色概述/鄧駿捷
略論日本所藏越南漢文文學古籍/王小盾
上海“漢學遺珍”展覽見學記/趙大瑩 徐亞娟
Chinese Local Histories at Columbia University/Chu Shih-chia
漢學人物
理雅各研究綜述/謝雨珂
馬可•波羅研究
引 言/榮新江
馬可•波羅與伊朗的中國“Tarāef”——馬可·波羅時代的中伊貿易/穆罕穆德·巴格爾·烏蘇吉
記憶、知識、想像——三個“中國形象”的構建與比較/党寶海
駁意大利學者疑馬可·波羅到過中國/李鳴飛
研究綜覽
“海外漢籍與中國文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羅 璇
普林斯頓大學前近代亞洲研究項目的新進展/鄭閑心 編譯
論著評介
Yuan Xingpei,Tao Yuanming Yingxiang:Wenxueshi yu Huihuashi zhi Jiaocha Yanjiu/Amy Shumei HuangYuan Xingpei,Tao Yuanming Ji Jianzhu/Yue Hong
介紹一部有關袁枚的漢學巨作:J.D. 施米特,《隨園:袁枚的生平、文學思想與詩歌創作》/孫康宜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1.4—2011.9)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大事記(2011.4—2011.9)
第5期
漢學論壇
《宋會要輯稿》所記明教經像考略——霞浦文書研究/馬小鶴
試論1333—1341年元史闡釋的諸問題/孫康宜 撰 孫保羅 譯
關於《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的版本問題/上原究一
明朝覆滅的舞臺演繹——17世紀荷蘭劇作家胡斯之Trazil與馮德爾之Zungchin解析/Paize Keulemans 撰 朱姗 譯
東亞政治發展史上古學的興起與重要性——細審伊藤仁齋與朱舜水之互動/呂玉新
陳寅恪與德國的早期學術聯繋新證/陳懷宇
文獻天地
唐鈔本《翰苑》殘卷考正/童 嶺
稀見日本漢籍《新選分類集諸家詩卷》、《續新編分類諸家詩集》中宋人佚詩及其價值/卞東波
法國漢學家與19世紀巴黎王家圖書館的戲曲圖書/李聲鳳
國家圖書館藏羅斯藏書考/彭福英
《保富述要》的原作與譯作/艾俊川
漢學人物
回到核心——浦安迪先生訪談/劉 倩
域外知音:浦安迪的中國古典小説研究/李鵬飛
我的老師浦安迪教授/李惠儀
從師浦安迪教授/鍾志清
走近浦安迪先生/劉 倩
馬可•波羅研究
沿着馬可•波羅的足迹走訪伊朗——2012年初考察紀要/榮新江 文 朱玉麒 攝影
《馬可•波羅行紀》與斯坦因的考古探險活動/羅 帥
䑸(Jūng)船考——13至15世紀西方文獻中所見之“Jūng”/邱軼皓
近三十年大陸元代南海交通史研究評述(1980—2010)/陳春曉
評Hormuz in Yuan and Ming Sources及其漢譯本/求芝蓉
廣東中外文化交流史迹考察日記/榮新江 羅 帥
研究綜覽
唐代文史研究的典範——劍橋大學麥大維(David McMullen)教授北大講學述要/李丹婕
異域文心:汪德邁教授系列講座小記/程蘇東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1.10—2012.3)
第6期
漢學論壇
女性聲音與主體:西方漢學研究明清女性詩歌的理論與方法/李小榮
Writing Women of Dynastic China: A Bibliographical Surveyof English-Language Scholarship/Wilt L. Idema
李清照談讀書與寫作/艾朗諾(Ronald Egan) 撰 蔡丹君 譯
明清婦女著作網站——女性文學與文化研究的新途徑/方秀潔(Grace Fong)
莊子“遊”的境界一考/朴鍾赫
文獻天地
關於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真諦譯《大乘起信論》/梶浦晉 撰 商海鋒 譯
唐宋時期的守庚申和棋盤遊戲——《敦煌秘笈•宵夜圖》考/岩本篤志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所見《玉臺新詠集》考/陳 翀
《唐宋八大家文鈔》在朝鮮的流傳與刊刻概述/蘇 岑
明清交替期東亞戰亂及《金英哲傳》/朴在淵 梁承敏
顧廣圻與《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以《毛詩釋文校勘記》爲考察中心/水上雅晴
關於修撰《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的人和事——以《橋川時雄的詩文和回憶》爲中心/李 慶
漢學人物
憶/劉世德
畢生獻身漢學 功名永垂史册——緬懷李福清院士/李明濱
沉痛悼念李福清院士/段寶林
一個俄國漢學家的無悔人生——送老友李福清歸西/劉錫誠
鄧嗣禹與他的漢學研究/彭 靖 鄧同蘭
馬可•波羅研究
《馬可•波羅行紀》畏兀兒君主樹生傳説補證/党寶海
《馬可•波羅行紀》中的小亞美尼亞/李鳴飛
《大朝國師南無大士重修真定府大龍興寺功德記》劄記——兼論《馬可•波羅行紀》的相關記述/馬曉林
杭州鳳凰寺藏阿拉伯文碑及其研究/吳志堅
“馬可•波羅與伊朗”國際學術工作坊紀要/于 月 胡曉丹 陳春曉 整理
研究綜覽
關於《中華文明史》英譯本的講話/袁行霈
《中華文明史》英文版國内首發式致辭/康達維(David R. Knechtges)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edition (Volume I )/Michael Puett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edition (Volume II)/Albert E. Dien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edition (Volume III)/David McMullen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edition (Volume IV)/Philip A. Kuh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Michael Loewe
人心惟危:中國古典思想中涉及人心體用問題的文獻——浦安迪教授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系列講座紀要/徐奉先 整理
覓路與存道——記陳慶浩先生系列講座/朱俞默 整理
“清代學人年譜研究序説”專題講座紀要/潘妍艷 整理
“中古中國的信仰與社會”學術研討會綜述/董大學 整理
論著評介
《動物與中古政治宗教秩序》評介/孫英剛
社會網絡中的畫作與畫家——評《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李丹婕
評趙曉寰《中國古代超自然小說:一份形態考察史》/韓瑞亞(Rania Huntington) 撰 温佐廷 譯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2.4—2012.9)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舉辦“紅樓夢版本展”
法國著名漢學家陳慶浩先生向基地捐贈私人藏書
康達維夫婦學術考察紀要
第7期
漢學論壇
Li Mu李牧in theShiji: Some Comments on the Sima’sUse of Source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of Traditions(Liezhuan)/William H. Nienhauser, Jr.(倪豪士)
班固——沿襲者、創新者、批判者/魯惟一(Michael Loewe) 撰 周 雯 譯 陸 揚 審訂
近世中國、朝鮮、日本傳播的《孔子聖跡圖》:版本初探/竹村則行
欲望小説•小説欲望:論《紅樓夢》與《西遊記》/李奭學
中日古代鬼魂觀及其在傳統戲劇上的表現——以元雜劇與日本能樂爲中心的比較研究/趙曉寰
文獻天地
《毛詩》足利寫本研究序説/王曉平
現存《文選集注》殘卷非“唐鈔本”考——兼談其部分卷帙的書寫時期及在日本近世的傳播/陳 翀
由《類要》論《玉臺新詠》早期版本面貌/傅 剛
《千家詩選》與《新選集》——以國清寺舊藏本爲中心/住吉朋彦 撰 陳小遠 譯
關於《新選集》/堀川貴司 撰 陳小遠 譯
俄羅斯《黑皮叢書》簡介/高田時雄
漢學人物
異域隻眼——藤塚鄰的東亞學術交流研究述評/劉玉才
米列娜與黃人研究/章 琦
馬可•波羅研究
《馬可•波羅行紀》元世祖植樹法令考/党寶海
德黑蘭訪書記(2012.10.1—2013.3.20)/邱軼皓
伊朗實地考察報告/陳春曉
研究綜覽
中國文學研究史——從明治到昭和初/吉川幸次郎 著 賈永會 譯
在一九七九年度中國的古典文學研究/波多野太郎
論著評介
評《上古與中古前期中國文學研究參考指南(上卷)》/陳 君
陽明精神的虔誠踐行者——岡田武彦《王陽明大傳》中文版序/錢 明
評商偉著《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儒林外史〉研究》/劉紫雲
域外漢籍刊佈與研究的新進展——《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述評/羅 凡
中國學人域外訪書的重要收穫——《和刻本中國古逸書叢刊》述評/孫 立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2.10—2013.3)
第8期
漢學論壇
我的中國文化時地觀/袁行霈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orthern Wei in Chinese History/Andrew Eisenberg
變化的詩歌敘事——杜甫組詩《前出塞九首》/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撰 葉楊曦 譯
施蟄存的西行逃難詩歌/孫康宜(Kang-i Sun Chang)
文獻天地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兩幅敦煌絹畫補考/馬小鶴
《文鏡秘府論》古鈔六卷本補證——以日本中世佛教文獻爲綫索/陳 翀
從《朝鮮王朝實録》看15世紀朝中典籍交流/李鍾美
《喻世明言》四十卷本考/廣澤裕介
金陵書坊唐氏世德堂主人考——兩位“唐光禄”/上原究一
從海保漁村的《周易校勘記舉正》看德川校勘學的特色/吴偉明
馬可•波羅研究
Bactrian Documents from Guzgan/Nicholas Sims-Williams
元代甘州十字寺唆魯禾帖尼影堂設立原因探析——兼論馬可•波羅所記河西景教/馬曉林
“馬可•波羅與杭州”學術研討會紀要/陳春曉 整理
研究綜覽
《漢書•五行志》研究的回顧與反思/程蘇東
日本學界的讖緯研究及其論著題録/郭思韻
近三十年日本西域史(新疆)研究論著目録初編/賈永會
嶺南大學漢學國際研討會暨《嶺南學報》復刊工作會議綜述/黄 湛 整理
新出《禰軍墓誌》與“日本”國號問題
編者按
中國學界對入唐百濟移民禰氏家族墓誌的研究/拜根興
“日本”稱呼與遣唐使/新川登龜男 撰 葛繼勇 譯
百濟人禰軍墓誌中的“日本”/東野治之 撰 葛繼勇 譯
禰軍墓誌中的“日本”和“風谷”/西本昌弘 撰 張書祥 齊會君 譯
《禰軍墓誌》所載的東方地名稱謂/葛繼勇
論著評介
史華慈《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讀後/曹菁菁
思想史研究的經濟人路徑——評日本山田方谷研究的兩本新書/錢 明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3.4—2013.9)
第9期
漢學論壇
“關鍵字”、作者意圖和闡釋翻譯:司馬遷《報任安書》/康達維(David R. Knechtges) 撰 施懿超 譯
王肅《喪服要記》與漢魏時期的喪葬習俗 /廣濑薰雄 古橋紀宏
從洪邁《夷堅志》看宋代上下層文化的互動/艾朗諾(Ronald Egan)
19世紀朝清古文家的交流初探——以金邁淳與梅曾亮的交流爲討論的範圍/金 鎬
沈曾植與西本省三筆談考/李 慶
文獻天地
霞浦摩尼教文書《四寂讚》及其安息語原本/吉田豊 撰 馬小鶴 譯
意大利漢籍的搜集/高田時雄 撰 趙大瑩 譯
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永樂大典》十九庚形字史料價值辨析/辛德勇
斯坦福大學圖書館藏中文善本古籍簡介/馬月華
《中國叢報》與中國古代文化文獻的翻譯/張西平
《詩經》的東傳及其在朝鮮半島的刊行簡述/蘇 岑
琉球中央士族的漢籍校勘——以楚南家文書爲中心/水上雅晴
黎貴惇與《芸臺類語》/趙 培
漢學人物
饒公選堂之故事/汪德邁 撰 李曉紅 周軼倫 房維良子 譯
跨越語境 新辟蹊徑——謝柏軻與中國藝術史研究/洪再新
對話馬悅然:“中國文學不必太否定自己”——漢學家馬悅然教授學術專訪/張玉梅
康達維專輯
美國當代漢學大師——康達維(David R. Knechtges)先生的辭賦研究/蘇瑞隆
正名•學統•知音:康達維對我的啓發及對美國漢學的影響/魏寧(Nicholas Morrow Williams)
博學審問 取精用弘——美國漢學家康達維教授的辭賦翻譯與研究/馬銀琴
師門九載:側寫康達維先生之爲學、爲師與爲人/連永君
康達維印象/吳 捷
Curriculum Vitae/David R. Knechtges
Bibliography/David R. Knechtges
馬可•波羅研究
《説郛》版本史——《聖武親征録》版本譜系研究的初步成果/艾騖德(Christopher P. Atwood) 撰 馬曉林 譯
馬可•波羅與蒙古帝國的牌符/党寶海
《馬可•波羅行紀》所載“妻女待客”風俗初探/羅 瑋
評《蒙元時代中國的東方敘利亞基督教》/馬曉林
研究綜覽
“校勘與經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唐田恬 整理
“頻得音書似不遙”——牛津大學“十至十三世紀中國精英的交流:以書信與筆記作爲研究材料”國際學術工作坊
會議(2014.01.09—01.10)參加記/王瑞來
基地紀事
“東亞漢籍研究:以日本古鈔本及五山版漢籍爲中心”國際學術討論會會議綜述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3.10—2014.03)
第10期
漢學論壇
孔子在歐洲,亞里士多德在中國:明清時期跨文化的經典翻譯/梅謙立(Thierry Meynard)
唐詩修辭的譜系——以“本歌取”的修辭方法爲中心/矢嶋美都子
喬利英譯《紅樓夢》再版前言/閔福德 撰 李 晶 譯
《紅樓夢》西班牙語譯本與重譯本文末注釋探討/古孟玄
韓國高等院校中文系教學科目設計的特徵與反思/安熙珍
文獻天地
關於《乾隆四庫全書無板本》所收《江湖集》中鮑廷博校宋本識語的研考/芳村弘道
摩尼教《下部讚》第二首音譯詩補考——霞浦文書《興福祖慶誕科》研究/馬小鶴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江户時代日人《詩經》類古籍敘録/趙 昱
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羅振玉藏書目録》介紹/道坂昭廣
易君左《華僑詩話》摭評/王 兵
漢學人物
伯希和西域考察前的三次中國之行及其早期漢學研究/王 楠
京都學派的谷川史學——悼念谷川道雄先生逝世一周年/高明士
漢學之路
認同與方法:什麽是國際漢學?/柯馬丁(Martin Kern)
我的漢學之路/白樂桑(Joёl Bellassen)
我的中國學/漢學研究之路——40年的學習探索與反思/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
我與中國研究的不解之緣/田 浩(Hoyt Cleveland Tillman)
古今兼學,語文雙修——爲了更暸解中國/稻畑耕一郎
中國考古學的國際視角——兼談北京大學對我學術生涯的影響/羅 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
漢譯佛典語言研究的意義及方法/辛島靜志
從性别學的視域研究中國/馬克夢(Keith McMahon)
馬可•波羅研究
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河西商品/党寶海
傅漢思《馬可•波羅到過中國:貨幣、鹽、税收方面的新證據》評介/馬曉林
研究綜覽
英語漢學界宋元話本小説研究述評/曾嘉文 鄧駿捷
最大的收穫是多樣性——“歐洲和中國中古寫本史”會議紀要/郝倖仔
歐洲和中國中古寫本史會議論文摘要/艾朗諾(Ronald Egan)
“仁如鳳,戰如龍”——讀《炎鳳朔龍記:大唐帝國與東亞的中世》/馬雲超
《20世紀以來日本中國史學著作編年》指瑕/鍾 焓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研究回顧與前瞻:我的漢學之路”會議綜述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辦“國際漢學翻譯家大會”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4.04—2014.12)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JCLC)《中國文學與文化》雜誌創刊啓事
第11期
漢學論壇
論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翻譯與傳播/張隆溪
中國古典文獻與宗教經典的會遇/羅明嘉
英譯《文選》的疑難與困惑/康達維(David R. Knechtges)
From Primer to Second-level Reader: David Hawkes and Du Fu, An Appreciation/William H. Nienhauser, Jr.
盛唐山水詩文用語考證/柯慕白(Paul W. Kroll) 著 楊杜菲 譯 童 嶺 校
元稹悼亡詩《夢井》新釋——以中國古代井觀爲視點/山崎藍
經學史論述的日語翻譯與有關問題——以清代《尚書》今古文言説爲中心/橋本昭典
地理環境決定論的輸入與近代的先秦學術及文明建構/潘静如
小議域外漢籍的“外”/黄雅詩
現代漢語歐化語法現象:20世紀初西方翻譯小説有關情況的考察——論“被”字句以及動態助詞“着”使用頻率的增加/臘 蘭(Lara Colangelo)
文獻天地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中國典籍暨傳統文化研究著作外譯本展覽説明/党寶海 張紅揚 鄒新明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中國典籍暨傳統文化研究著作外譯本展覽目録
漢學人物
一個被遺忘的晚清大收藏家——關於景其濬的初步研究/陳 霄
命之所繫、魂牽夢縈——竹内實心目裹的中國形象/葉楊曦
馬可•波羅研究
《馬可•波羅行紀》所記控制天氣法術初探/于 月
讀《馬可•波羅行紀》“上都城”札記/范佳楠
順風相送:從《馬可•波羅行紀》中記載的祈風儀式談起/李鳴飛
從額里合牙到額里折兀勒——馬可•波羅的唐兀大省考察日記/北京大學“馬可•波羅讀書班”
杭州天目山考察日記/田衛衛
“絲綢之路上的杭州”——馬可•波羅與杭州第二次研討會紀要/包曉悦 羅 帥 整理
研究綜覽
韓國文學研究者翻譯中國文學專著之經驗——《陶淵明影像》的翻譯:“按脈式”的閲讀和譯者的“自新”/金秀燕
全真語言的嘉年華會——余國藩英譯本《西遊記》修訂版問世小識/李奭學
美國漢學期刊《哈佛亞洲學報》(HJAS)論文目録(1936—2014)漢譯/卞東波 何沁心 編譯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5.01—2015.06)
第12期
漢學論壇
中國中古時期的印刷與出版/杜希德(Denis Twitchett) 著 周 雯 譯
粟特文《聖喬治受難記》與《吉思咒》——霞浦文書《摩尼光佛》研究/馬小鹤
再論奚人在“重元之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尤 李
那不勒斯中華書院及其漢語教學/佳美琳(Miriam Castorina) 撰 王衆華 譯
文獻天地
西陲出土日藏《左傳》昭公殘卷兩種/白石將人
日藏南化本《史記》寫本學研究序説/王曉平
畫出猴王:崇禎本《西游補》插圖研究/何谷理(Robert E. Hegel) 撰 傅松潔 譯
《王時敏與王翬信劄七通》考釋——兼論稿本信劄在藝術史研究中的文獻意義/白謙慎 章 暉
李文田手稿的再發現:國圖藏《四庫全書表注》初探/苗潤博
北堂圖書館藏書的分流(1958年以後)/趙大瑩
漢學人物
譚唐傳奇:全球化時代的個體生命/陳懷宇
杜希德先生(1925—2006)生平/麥大維(David McMullen) 撰 李丹婕 譯
馬可•波羅研究
大汗的占卜師:蒙古帝國征服戰争中的軍事數術零拾/周思成
解開“馬可•波羅地圖”之謎/ 馬曉林
紀念楊志玖先生誕辰一百週年暨隋唐宋元時期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側記/沈伏瓊
“馬可•波羅與絲綢之路”揚州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馬曉林 求芝蓉
研究綜覽
蒲立本《安禄山叛亂的背景》譯後記/丁 俊
柏夷《道教研究論集》評介/劉 屹
作爲文化史的繪畫史——評石守謙著《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與《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李 鈾
“中國古典文獻的閲讀與理解——中美學者對話”討論會綜述/蔡丹君
海盗與東亞世界:以近年來港澳地區兩次國際學術會議爲中心/胡簫白
“李白與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孫文傑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5.07—2015.12)
第13-14期
漢學論壇
漢帝國文書行政的常套句/冨谷至 撰 童 嶺 譯
十六國胡族新貴的精神世界與文學呈現——以讖言、玄道與佛理爲中心/蔡丹君
源流、史詩、版本與宗教寓言——余國藩英譯本《西遊記》修訂版導論/余國藩 撰 李奭學 林珊如 譯
《聊齋志異》早期與晚期小説的比較研究/白亞仁(Allan Barr) 撰 周健强 譯
越境的學術——《中國藝文圖志》叢書總序/張明傑
文獻天地
壺中日記/葉 鈞 撰 肖 剛 整理
潘祖蔭致吴峋未刊手札箋釋/稻畑耕一郎 張學謙 陳竺慧 柯 明 郭濟飛 前田量子
日本五山版漢籍研究
《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 附:《禮部韻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一卷/住吉朋彥 撰 王慧榮 譯
《音注孟子》(附校記)/高橋智 撰 張曉明 譯
關於“韓本”《孟子趙注》的研究/高橋智 撰 張曉明 譯
漢學人物
浪跡天涯的學術人生:李華德(1886—1982)和他的中國佛教研究/羅梅君(Mechthild Leutner) 李咯波(Roberto Liebenthal)
馬可•波羅研究
《馬可•波羅 揚州 絲綢之路》序/榮新江 徐忠文
且末古史考——以馬可•波羅的記載爲中心/羅 帥
《馬可•波羅行紀》剌木學本“乃顔之亂”章所載“步騎相資法”新證:兼論“漢法”對蒙元騎兵戰法的其他影響/周思成
研究綜覽
高本漢的《中國語言學研究》/胡雙寶
評韓南英譯本中國小説《蜃樓志》/馬克夢(Keith McMahon) 撰 張姣婧 譯
從《神女》《朱雀》看薛愛華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翻譯/仇聰聰 陳 亮
基地紀事
《中華文明史》外譯本工作研討會暨大雅堂啓用儀式、《中華文明史》日譯本首發式舉行
何以中國——《中華文明史》日譯本主編工作有感/稻畑耕一郎
“馬可•波羅與10—14世紀的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羅 帥
“馬可•波羅與10—14世紀的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辭/袁行霈
“馬可•波羅與10—14世紀的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致辭/李岩松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6.02—2016.12)
第15期
漢學論壇
“版本的美學”序説/宇佐美文理(USAMI Bunri) 撰 廖明飛 譯
李白詩歌譯成意大利語初探/畢羅(Pietro De Laurentis)
托馬斯•傑斐遜《獨立宣言》與周武王《泰誓上》/施珊珊(Sarah Schneewind) 撰 焦 堃 譯
文獻天地
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避諱詞考/王曉平
那哩娑和夷𠱽(nryshyzd)溯源——霞浦文書研究/馬小鹤
北堂圖書館漢籍藏书/惠澤霖(H.Vernaeren) 撰 趙大瑩 譯
國家圖書館藏中文公教古籍中的陳垣贈書/馬 琳
民國時期袁同禮對中國學研究的貢獻/尹漢超
五山版漢籍研究
五山版《韻鏡》再考/住吉朋彦 撰 王慧榮 王維維 譯
藝術史苑
豐坊與吴門/陳斐蓉
《湖莊清夏圖》在晚明和清初的遞傳與意義流變/章 暉 白謙慎
上圖藏阮元致陳文述十四札考述/薛龍春
張之萬書畫與鑑藏活動述略/林梢青
馬可•波羅研究
《馬可•波羅行紀》文本系統與傳播/安德烈欧塞(Alvise Andreose) 撰 馬曉林 譯
13—14世紀中西交通史中的大黄/馮鶴昌
元大都門尉初探/寇博辰
算端的城市——伊利汗文獻所载孫丹尼牙考/陳 溯
沿着馬可•波羅的足跡走訪伊朗(之二)——2016年10月考察紀要/王一丹 撰 党寶海 榮新江 補
《馬可•波羅寰宇記》影印本序/榮新江
《馬可•波羅之書》影印本序/榮新江
《馬可•波羅注》影印本序/榮新江
伯希和《馬可•波羅注》前言/韓百詩(Louis Hambis) 撰 張曉慧 譯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7.01—2017.06)
第16期
漢學論壇
北京論壇(2017)分論壇“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論集
“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分論壇主旨發言/袁行霈
The Sprea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cross the Great Eurasian Continent:A Big-Picture View of History and the Future/Colin Mackerras(馬克林)
Patterns in the Glob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hinese Culture/Robert Chard (羅伯特•恰德)
2050年漢學界的歷史回顧/蔡宗齊
The Transmission of Paper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from China Westward/Joseph P. McDermott(周紹明)
牛津漢學與劍橋漢學的香港淵源:從理雅各和威妥瑪説起/梁元生
中國化與印度:一些看法及對未來的展望/Shubhra Tripathi(舒明經)
從佚存書看中國學術文化的傳播以及漢字漢文文化圈的形成意義/河野貴美子
國際傳播視野下蒙書的流傳與中華文明/鄭阿財
漢文古寫本與中華文明的早期域外傳播——以《文館詞林》爲中心/王曉平
“漢”“和”與“繪”之間:從鐮倉時代兩部和文傳記看鑒真事蹟在日本的傳播/丁 莉
《醇言》與《老子》——朝鮮王朝性理學者眼中的《老子》/朴鍾赫
日本江户時代的《世説》熱/張伯偉
傅吾康對東南亞華文碑銘資料之蒐集與研究/李雪濤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之《好了歌》和《好了歌解》英譯與越譯比較研究/夏 露
文獻天地
五山版漢籍研究
《日本五山版漢籍叢刊》前言/劉玉才
《毛詩鄭箋》解題/劉玉才
《春秋經傳集解》解題/傅 剛
《韻府群玉》解題/住吉朋彦 撰 張曉明 譯
山鹿素行思想中的孟子湯武放伐論——以《孟子句讀大全》解讀爲中心/張曉明
最早來浙考察王陽明遺跡之日本人日記兩種/錢 明 譯注
馬可•波羅研究
“馬可•波羅研究:過去、現在與未來”——2017年德國圖賓根大學“馬可•波羅”研究會議紀要/羅 瑋
國外馬可•波羅研究綜述/馬曉林
論著評介
長時段經學史倡議書——《秦漢魏晉南北朝經籍考》書後/顧 濤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7.07—2017.12)
第17期
漢學論壇
象數與義理之際——朱子與茶山易學的比較/鄭吉雄
唐代安南都護府治下的族群問題研究——以都護和土豪的關係為中心/陳燁軒
從曲園看世界:俞樾憂國憂民的當代意義/斯定文(Stephen Roddy)
文獻天地
東方文化研究所經學文學研究室《毛詩正義》校定資料解說/吉川幸次郎 撰 王孫涵之 譯
漢學人物
日本漢學家橋本萬太郎教授/胡雙寶
“Young Tong”時代的高田君/榮新江
馬可•波羅研究
元代鎮江、泉州夷教新考/馬小鶴
藝術史苑
金元時期北宋文物在北方地區的流傳及影響——以“宣和三譜”的接受爲考察中心/溫佐廷
吳大澂古董收藏規模補議/白謙慎
鄧石如“鐵鉤鎖”印考/陳 碩
傅增湘的古玉研究——《尊古齋古玉圖録序》考/稻畑耕一郎
研究綜覽
羅泰《宗子維城》評述/李卿蔚
馨烈彌茂:境外“《文選》學”研究面面觀/高 薇
日本《文選》學的新成果——讀日本新出的兩種《文選》學新著/李 慶
王貞平著《唐代賓禮研究——亞洲視域中的外交信息傳遞》評介/張凱悅
日本學者中國“詩跡”研究述評/楊 照
跨界研究下清都戲曲社會史的重構——評郭安瑞《文化中的政治:戲曲表演與清都社會》/王亞男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8.01—2018.06)
第18期
漢學論壇
1947年普林斯頓大學“遠東文化與社會”學術會議評析/陳懷宇
文獻天地
日本成簣堂文庫藏孤本《西廂記》再考/黄冬柏
越南漢文佛教典籍的海上來源/王小盾 黃 嶺
17—18世紀在華教團藏書中的《聖經》/趙大瑩
《耶穌聖體禱文》的譯介/楊虹帆
十七世紀末廣州天主教出版業與本地社會的互動/梅謙立(Tierry Meynard)
漢學人物
日本東洋史學家冨谷至教授訪談録——以《漢簡語彙考證》中譯本為契機 /張西豔
馬可•波羅研究
絹馬貿易對唐朝和回紇汗國經濟的影響:中世紀早期國際貿易的重要性/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 撰 馬俊傑 譯
福建屏南文書《貞明開正文科》綜考/馬小鹤
《馬可波羅行紀》中的Mangatay/高亞喆
回訪馬可•波羅的故鄉——2018年10月意大利考察紀要/求芝蓉 陳 希 撰 馬曉林 党寶海 王一丹 榮新江 補
藝術史苑
故宮藏樊圻《柳村漁樂圖》研究:兼及清初正定梁家的社會交遊/王格睿
研究綜覽
中國學術的海外貢獻——讀《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榮新江
緩歌忽作胡旋舞——讀蒲立本《安禄山叛亂的背景》/費 悅
宋代文學研究的異域之眼——《域外漢籍與宋代文學研究》述評/楊理論
物質文化到城市空間的轉變——評巫仁恕《優遊坊廂》/蔣歐悅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8.06—2019.01)
第19-20期
漢學論壇
從日本伎樂的戲劇因素看南朝樂府的表演功能/葛曉音
王維詩對日本漢詩的影響/嚴 明 熊 瑤
論明末商業出版界中異姓書坊間的跨地域合作關係之存在/上原究一
明末商業規範小說的形成與朝鮮王的小說閱讀——以奎章閣藏本《型世言》爲中心/金秀燕
明清之際渡日黃檗僧侶詩文中的聖境與俗世——以福濟寺系爲中心/廖肇亨
文獻天地
日本金剛寺建治寫本白居易《文集抄》校議/劉玉才
赴日使節與日本文人之間詩文交往——以渤海國與琉球國之使節爲例/紺野達也
日本的蘇詩“抄物”及其文獻價值/王連旺
東洋文庫藏《出像楊文廣征蠻傳》考/松浦智子 撰 肖曼妮 譯
江戶時期重要《文選》書目解題彙編稿/陳 翀
漢學人物
洪業、梅貽寶、蔡一諤致司徒雷登書信/張紅揚
馬可•波羅研究
早期伊斯蘭文獻中伊朗人的中國觀/哈米德熱札•帕沙•贊努斯(Hamidreza Pasha Zanous) 阿里阿克巴爾•扎法里(Aliakbar Jafari) 撰 馬曉林 譯
貝内代托的馬可·波羅研究及其與慕阿德、伯希和的競争/馬曉林 席密恩(Samuela Simion)
魯布魯克行紀研究:1253—1255/弗蘭兹•施密特 撰 姚睿 譯 姚崇新 審校
藝術史苑
《書林藻鑑》史源考/陳 碩
聽濤無痕:清代嘉道間大收藏家蔡世松考述/雷 軍
研究綜覽
夕陽無限好——《日本漢詩文集叢刊》代序/稻畑耕一郎
《敘利亞語寫本目録》第2册《柏林吐魯番收集品中的敘利亞語文獻》書評/林麗娟
基地紀事
“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相遇、想象與再創造:西方作家與中國的交往”國際學術工作坊紀要
“中國古典文學在東亞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工作坊紀要
“絲綢之路上的中華文明”國際學術工作坊紀要
《中國文學與文化》入選A&HCI數據庫
《中華文明傳播史》編纂研究項目啓動暨與商務印書館、博睿出版社合作簽約儀式舉行
“北京論壇”分論壇“饋贈與交融:中華文明的傳播”成功舉辦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基地成立十周年暨漢學圖書館開館儀式茶話會舉行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第九十八講)與馬可•波羅同行:走向忽里模子